新聞資訊
聯系我們
地址:石家莊市鹿泉區大河鎮賈村大河路31號
電話:0311-85632817
郵箱:hebeisaerkeji@163.com
銷售:13933012817 華北
15511855761 西北
18999555761 新疆分公司
客服:17333462817
網址:www.netdust.net
聚焦省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治理地下水超采,河北在行動
時間:2020-09-26 閱讀量:512
長城網記者 蔡洪坡
9月24日上午,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對省政府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開展專題詢問。8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專委委員和代表緊緊圍繞農業節水、機井關停、河湖治理等問題開展詢問。河北省政府副省長時清霜以及省發改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負責人到會應詢。近年來,我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成效如何?下一步又有什么思路?如何解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難問題?對此,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給予了回答。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王亮詢問。長城網記者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水利廳廳長位鐵強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多引多調、用足用好外調水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王亮詢問,近年來,我省通過引調長江水、黃河水替代地下水,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的矛盾,減少了地下水開采。請問省水利廳,在進一步加大外調水水量、提高地表水替代地下水能力上有什么考慮?
省水利廳廳長位鐵強應詢, 我省引調外來水主要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和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引江、引黃是跨流域調水,受上游來水影響較大,我省堅持多引多調和用足用好兩手發力,確保外調水引得來、蓄得住、用得好。其中,加快推進水源置換十分重要。在城市生活和工業水源置換方面,到2021年底,通過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網和企業江水直供,擴大公共供水覆蓋范圍,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水源全部切換為引江水。目前省住建廳正在加快推進新建管網和老舊管網改造。在農村生活水源置換方面,到2022年南水北調受水區內農村生活水源全部切換為引江水,新增受益人口2112萬人,同步實施農村分散工業水源置換。在農業灌溉水源置換方面,近幾年,針對我省引江水、引黃水、當地地表水,受降雨豐枯影響水量變化較大,在水源保障率高的區域,建設純渠灌區603萬畝,實行地表水灌溉,不再利用地下水;在保證率較低的區域,建立井渠雙灌1119萬畝,能消納24億立方米地表水。
王亮委員進一步詢問,我省如何加強水利工程設施建設、加快河道整治步伐,最大限度把雨洪資源利用好?
位鐵強介紹,目前,省水利廳已經制定印發了《河北省雨洪水利用推進方案》,提出在保證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源頭涵蓄、水庫增蓄、河道攔蓄、坑塘存蓄和河系連通、優化調度”綜合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雨洪資源。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谷雪芬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壓減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谷雪芬詢問,河北是糧食生產大省,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63%,是用水大戶。現在全省地下水超采形勢嚴峻,靠地下水維持農業生產的情況難以為繼。請問省農業農村廳,如何優化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地下水開采?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應詢,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探索,我省將重點從3個方面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切實壓減農業用水。一是調整作物和品種結構促節水。一方面,在小麥生產上大力推廣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減少小麥灌溉次數和用水量;另一方面,適當壓減玉米、蔬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積,改種谷子、高梁、甘薯等抗旱耐旱作物。二是改革種植制度促節水。將嚴重超采區的部分水澆地改為旱地,依靠自然降水發展生產。三是優化區域布局促節水。重點抓好“三區”。黑龍港地區,在穩定糧食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抗旱耐旱作物和節水灌溉。壩上地區,在已經壓減40萬畝水澆地的基礎上,繼續壓減水澆地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積,開展休耕種草,發展草食畜牧業,擴種省水、耐旱、適應性強的中藥材、莜麥等特色作物。山前平原區,推動糧食和特色產業面積“雙穩定”、品質“雙提升”,大力推廣節水品種和灌溉技術,進一步壓減農業用水。
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趙風樓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財政廳廳長高云霄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級投入治理地下水超采資金力度不減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趙風樓詢問,治水必用錢。近年來,省財政在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但要完成農業結構調整、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等壓采目標和重點任務,資金需求量仍然很大。請問省財政廳,如何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穩定資金投入機制,保障治理任務如期完成?
省財政廳廳長高云霄應詢,省財政廳堅持把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作為重點保障事項,完善支持政策,多方籌措資金,全力支持這項工作開展。一是全力爭取中央支持。2014年,我省作為全國唯一試點,率先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2014—2020年,中央共支持我省382億元,用于地下水超采治理。同時,積極爭取政府債券和相關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有關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保持省級投入力度不減。省級累計投入地下水治理專項資金82億元,連續7年保持了較高投入水平。今年安排專項資金13.9億元,比去年增加2億元。三是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對符合條件的治理項目,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通過基金、貼息和“政銀保”等途徑,吸引更多金融、社會資本投向地下水超采治理。
省人大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委員崔慧霄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水利廳廳長位鐵強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對所有自取水井制定了關停計劃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崔慧霄詢問,地下水超采治理,源頭管控是關鍵,所以應該管住管好取水井。應如何加強對取水井的管理,把應關的關停,該管的管住?
省水利廳廳長位鐵強應詢,近年來,我省已關停取水井36379眼。今年以來,按照先通后關、應關盡關、關管并重的要求,全面摸清底數,逐村、逐社區開展取水井摸底排查,要求“有井必查、一井不漏”,對排查出的115.3萬眼取水井建立了基礎信息臺賬。此外,制定了三年關停計劃,正在履行報批程序。基本考慮是,對城鄉居民生活和工業取水井:根據水源條件實施關停,其中南水北調受水區所有城鄉生活和工業全部實施江水置換,取水井全部關停;非受水區根據當地水庫可供水量和供水保障程度,通過優化調度、完善工程體系等,對具備條件的地區實施水源置換,同步關停取水井。對農業灌溉取水井:有地表水替代的區域實施水源置換有序關停;沒有地表水替代的區域,通過高效節水灌溉、種植結構調整、經濟杠桿調節等措施,減少地下水開采。
趙文慶代表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住建廳廳長康彥民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明年底前所有城市小區接入市政供水管網
省人大代表趙文慶詢問,我省南水北調受水區內工業和城鎮生活自備井,明年要全部關停。但目前南水北調受水區一些城市建成區內,有的居民小區和單位還沒有接入市政供水管網,還存在數量不少的自備井。請問省住建廳,目前南水北調受水區內,還有多少城鎮居民小區和單位沒有接入市政供水管網,采取什么措施確保應接盡接、應通盡通?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康彥民應詢,目前我省受水區城市建成區內仍有906個居民小區和單位(小區595個、單位311個)未接入市政管網,仍使用自備井取水。為推進城市居民小區和單位接入公共供水管網,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公共供水廠供水能力、擴大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保證居民小區和單位具備接入條件。為加快受水區城市供水設施建設,省住建廳組織各地制定城市供水設施建設方案,明確建設任務,確保明年年底前所有城市居民小區和單位接入市政管網。
省人大城鄉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委員馬仁會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省發改委主任單寶風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伯攝
水價改革不加重農民負擔
省人大城鄉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委員馬仁會詢問,據了解,目前我省一些縣開展了農業水價改革試點,節水效果非常明顯。請問省發改委,如何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加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倒逼節約用水?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單寶風應詢,我省水資源短缺,地下水嚴重超采,農業占總用水量的63%,是節水潛力的重點所在。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方面,通過構建農業水價政策框架體系,探索建立“超用加價”、“一提一補”、“終端水價”等具有我省特色的水價改革模式,逐步完善了水價形成機制、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用水管理機制,為節約用水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將在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完善一套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有序提高供水價格,探索實行分類水價,推行超用加價,發揮水價的調節作用,促進節約用水。二是打好一個基礎。各級各部門要在新建、改擴建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按照計量收費的需要,同步配套計量設施。三是強化一個保障。水價改革始終要與保護農民利益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通過推行“超用加價”、“一提一補”、“水權制度”等項改革措施,限制過度用水,鼓勵節約用水。對水價提高增加的農業用水支出,建立和完善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按照價補聯動原則,對用水主體給予精準補貼,根據節水成效,對節水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戶等給予獎勵,對種糧用水戶獎勵標準實行高于對其他用水戶節水獎勵標準。同時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實現對節余水量通過水權市場自由交易獲得收益。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許皞詢問。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任立強應詢。長城網記者 張登峰 李相伯攝
進一步優化地下水考核點位分布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許皞詢問,工業污水或不達標排放,城鎮居民生活污水、農業農藥化肥使用或生產廢棄物通過溝渠、土壤滲入地下,都可能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請問省生態環境廳,將采取什么措施,加大地下水污染防治?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任立強應詢,針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省生態環境廳堅持源頭防范,綜合治理,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推進工業污染治理。督促指導大清河、子牙河、黑龍港及運東等重點流域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加快實施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提標改造。二是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和黑臭水體治理。大清河等重點流域內市、縣完成4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全省排查出的48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三是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累計完成12726個村莊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2321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任立強介紹,目前我省地下水質量國考點位共有26個,分布在9個市,2020年二季度監測結果顯示,26個國考點位水質三類以上的13個,占總數50%;四類的12個,占46.2%;五類以下的1個,占3.8%,已達到責任書要求的目標。下一步將優化國考點位。26個考核點將調整為88個,進一步完善監測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