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聯系我們
地址:石家莊市鹿泉區大河鎮賈村大河路31號
電話:0311-85632817
郵箱:hebeisaerkeji@163.com
銷售:13933012817 華北
15511855761 西北
18999555761 新疆分公司
客服:17333462817
網址:www.netdust.net
農業科技發展 步伐不能停
時間:2018-08-31 閱讀量:436
技創新既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也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迎接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的現階段,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就必須抓住農業科技創新關鍵,以農業科技創新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應重視建設一支農業科技新型人才隊伍,積極發展推廣農業機械化,完善農業流通服務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發展迅速,從研發到實踐,從機械技術、生物技術到互聯網技術,都與時俱進,為我國農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科技創新與現代農業建設協同發展
現代農業建設是國家長時間以來的發展目標,而農業科學技術則是促進此項目標順利達成的重要支撐與發展動力。早在200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明確指出:“著眼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由此可見,我國的現代農業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爭取農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確保各種先進的農業知識與生產方式,融入到傳統農業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中,有效提高集約化水平、土地產出率、資源使用率以及勞動力生產率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的發展與進步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基數較大,在土地資源的分配上同發達國家相比較來看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以及國際競爭能力方面。為進一步縮小我國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農業差距,就必須要針對現有的農業發展現狀進行改革,通過各種高科技手段來將農業產量、質量、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標準提升至更高檔次,實現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不少專家指出,雖然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雖然已經表現出較好的態勢,但是仍然有很多制約因素。如果仍然堅持依賴自然條件來達到增產,其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為了解決資源匱乏所帶來的各種約束,需針對農業科技進行內容創新與體制改革,早日將科技成果轉換為可利用的有效資源,拓寬農業發展路徑,達到提質增收的效果。
管理機制要與時俱進
在農業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專家認為我國不能僅僅追求速度,古語說的好,欲速而不達。
專家指出,想要有效提高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必須盡快構建一套完善的科學管理機制,才能夠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一直以來,基礎資源匱乏與發展力不足是我國農業發展所難以解決的兩大癥結,農業的發展程度與社會的經濟水平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差距,破解矛盾只有走科技發展提高生產率的道路。運用高科技來裝備農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一條必經之路,不但能夠讓農業同科技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還可以讓現代農業的發展變得更加具有實用性,進而有力提高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中應注意的問題:第一,要提高各部門對農業科技機制改革的認識程度,從根本上明確改革思路,各級參與部門之間務必要達成實踐共識;第二,要盡力打破舊體制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限制,改革制度要落實,根據自身的發展程度來選擇匹配度高的形式與方法;第三,要學會如何去合理規劃,運用科學手段來配置現有的農業資源與勞動力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改革的時間;第四,在改革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新舊制度的銜接,避免出現因體制缺位而導致的資源浪費現象;第五,農業科技制度改革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創新工程,所以在實踐過程中遇到難題不要輕易放棄,要善于創新。
在人才管理方面,首先,建立創新人才隊伍,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基礎保障。引進農業科技人才充實農業科技創新的基層隊伍,加大對農業新型科技團隊中工作人員的教育力度,也可以直接從農民中重點培養優秀的實用性人才。由于我國務農人員的文化素質與科技能力不高,現實中只有多培養出一些具備高科技能力的應用型農業人才,才能夠為農業的發展與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其次,提高務農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在農業科技創新與體制改革的進程中,農民才是整個現代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诖?,對我國務農人員開展科技培訓與教育工作,也是促進農業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形成的一條重要途徑。各級政府部門可定期開展科技創新培訓工作,通過貼合農民生活的推廣方式來加以宣傳,盡可能讓所有務農人員都可以加入到農業科技的創新活動中。要將農業科技創新意識融入到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性地舉辦一些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文體活動,讓他們可以更加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對于農民增收的重要性。最后,加強高等院校同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之間的交流合作。教育機構永遠是人才輸出的重要保障,而農業科學創新同樣也離不開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支持。各地的高校要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發展,為農業科學創新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與基礎設施,提高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速度。地方政府應與當地的農業示范機構達成共識,共同建立一個集教學、科研以及實踐為。
來自:中國農業網